王雪青是我国知名的平面设计艺术家,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设计艺术学、设计基础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果丰硕,业绩突出。从事高教工作32年来,他始终辛勤工作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在设计艺术学和设计教育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业绩,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教学名师”和“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一、游学十载,毅然回国服务母校
王雪青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二届学生,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专业,留校任教。后于1985年底赴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做访问学者,三年学成后返校任讲师。1990年再次赴法国。此次在法国连续工作十二年,取得法国Aix高等美术学院教授职位。
因为心中那份“中国情结”与“中国美术学院母校情结”,2002年,王雪青毅然放弃在法国Aix高等美术学院教授职位,携同为设计领域知名学者的韩国籍妻子和4岁的女儿回国,返回母校任教。有人曾问起回国的原因,他说:“是为了将自己十余年在法国高等学府一线的教学经历与经验回报给自己的国家,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为了自己这一代人对中国设计教育的使命。”
王雪青没有辜负心中的那份“使命精神”。从法国回到母校十二年来,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职务,带领团队进行教学改革外,始终超工作量地在教学第一线,担任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的教学工作,并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先后出版国家级教材四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2011年出版专著《我的艺术设计情结》,2011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规划项目《“新农村、新时尚、新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被聘为专业技术三级岗位。
二、倾心教学,荣膺“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回国十二年来,一直辛勤地坚持在教学一线耕耘,努力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新技法、新手段。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门课程,认真做好课程的备课,更注重对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周密的“设计”,研究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强调对于“知识点”循序渐进的递进式传授。有时,为了某项专题的教学探索与研究,利用课外时间组织研究性的“工作坊”,得到学生踊跃的参与。课堂讲课生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学生爱戴与一致的好评,先后被评为 “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与“浙江省教学名师”,2014年荣膺“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在学校他是学生的教师,同时还是青年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培训导师。其主持的“蓝石艺术与设计工作室”,作为“中国美术学院青年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负责接待学生的实习与培训工作,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学术上,他对工作与教学一丝不苟,是良师与严师。生活中,他是学生的挚友,教书育人,在学生的心目中,这是一个严谨又浪漫的良师益友。
三、倾力教改,十年磨砺“国家精品课程”
回校工作十二年来,王雪青努力运用自己在法国学习与工作十五年积累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的教学现状,进行切合实际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希望以国际的视野为中国培养能够在当今国际语境中竞争的中国设计师。提出了“时代的、国际的、中国的”学术主张和教学改革目标,主张在教学理念上必须很好地了解时代的特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力图使课程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接轨,实现平等对话;坚持中国特色,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精神,具有国际语境,有自己特色的艺术教育之路。
王雪青老师十分注重教学成果的传播与推广,不满足局限于学院内部的教学革新,更希望积极地传播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积极地将多年来的教学成果与经验及时地撰写成新颖的教材,王雪青与妻子一道,联合撰写了《王雪青/郑美京精品课程》教材丛集,形成了具有中国美术学院特色的、自成体系的教材系列,出版了《设计素描基础》、《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图形语言与设计》、《字体设计与应用》等六个分册。其中《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字体设计与应用》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字体设计与应用》同时入选“浙江省重点教材”。
本着这样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行务实的教学改革实践。针对设计基础的核心课程《二维、三维设计基础》,根据时代的变革与设计专业的实际需求,结合着新理念、新工具与新的技术手段,带领教学团队对原来沿用20余年而没有及时调整的《三大构成》教学体系进行了时代性的全面更新。该课程经过多年来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受到业内同行师生的普遍好评,先后被评为“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省精品课程”立项,并于2009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与推广,该课程于2014年又获得“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