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生同志任杭州市下城区侨办主任。八年多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以“党建侨建一体化”(即党建到哪里,侨建就到哪里)为目标,全力打造组织健全、特色凸显的“一街一品一阵地一特色”侨务工作网络,创新实施“金桥同架”为侨服务工程,凝聚侨心、发挥侨力,团结带领辖区侨务干部服务侨界、服务大局,为改善侨界民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她的积极推动下,下城区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首批街道级侨务办公室和社区侨务工作站。街道侨办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主任,副处级组织员任副主任,配备1名科长、数名工作人员。社区侨务工作站为街道侨办的派出机构,由社区书记或主任兼任,明确1—2名社区侨务干部。同时根据辖区楼宇社区众多、潜在新侨力量强的特点,创新在楼宇社区中建立了社区侨务工作站。街道侨办和社区侨务工作站一经成立便得到了侨界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这一做法不仅在全市侨务工作会议上推广,还被列入全市侨务工作发展规划。截止今年5月8日,我区建立了8个街道侨办、74个社区侨务工作站和8个楼宇社区侨务工作站,实现了街道侨办、社区侨务工作站两个全覆盖。同时,在全区设立了30个金桥服务点,建立了金桥活动阵地76个,组建了3支侨务工作队伍和2个艺术团。纵横贯通、层层联动的侨务工作网络,充分整合了社会各种资源,形成了全区侨务事业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的良好局面。下城区侨办被国侨办授予“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称号,天水街道和仓桥社区被国侨办评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和“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仓桥社区、竹竿巷社区、施家花园社区、景安社区被国侨办命名为“侨法宣传角”。其本人先后被授予全省和杭州市侨务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刘苏生同志在开展侨务工作中做到“三个有”。
一是做有心人。在提高自身能力上做有心人。不仅认真学习党的侨务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而且主动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和管理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通过实践锻炼,不断完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人品好、人缘好、形象好”的基层侨务干部。
在争取领导支持上做有心人。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坚持“四个纳入”,即把侨务工作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把侨务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把侨务理论知识纳入各级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把侨务工作纳入区、街道、社区三级综合目标管理考核。通过争取领导支持,保证侨务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
在整合资源上做有心人。面对丰富的侨务资源,通过调查摸底,建档归类,建立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同时进行资源“三整合”:整合社区资源、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组织资源,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和侨界人才优势,加强对各类组织资源的协调。如联合全区志愿者队伍,为归侨侨眷开展有针对性地服务;组织区金桥艺术团、金桥京剧社、街道书画艺术社为社区居民群众服务等。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互动、联手共建”的侨务工作大环境。
二是做有情人。坚持以人为本做有情人。实行侨界人士“三优先”(优先接待、优先登记、优先安排),在社区服务中心开辟侨界人士再就业绿色通道,使39名侨界下岗职工重新再就业。成立了74个社区为侨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辖区内独居的归侨侨眷老人上门理发、打扫卫生、量血压、测血糖,提供实实在在的优质免费服务。同时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结对帮扶困难归侨侨眷。如天水街道印尼归侨陈赞彬先生的儿子,因患肝硬化等疾病,长期不能工作,每年需住院费数万元,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我们联系杭州市市容环卫局和中国联通公司浙江分公司与他们结对,帮助解决困难补助费达8.6万元,还帮助解决了就业问题,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坚持为侨服务做有情人。在全区广泛开展了 “社会为侨,侨为社会”的双向服务活动。如天水街道的金桥聊天吧,武林街道的“月访制”、“困情卡”,朝晖街道的“为侨服务超市”,文晖街道的网上服务一点通,长庆街道的金桥维权热线等等。在社会为侨服务的同时,我们组织侨界人士为我区经济建设作贡献。开展了“爱我家乡、服务祖国、促进统一”系列活动和《下城海外赤子风采》征文比赛;开展与困难归侨侨眷结对帮扶和“情系社区、走访百家”活动;以“树立正确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开展了“百名侨界人士与百名困难家庭结对”活动;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连续六年举办了以华文教育进社区为主题的“海外华裔青少年杭州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接待了来自十余个国家的40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来杭参加各类联谊活动。
坚持依法护侨做有情人。每年定期在全区广泛开展侨法宣传活动,努力营造依法护侨的良好氛围。在长庆街道楼宇社区内举办侨法宣传专项服务活动。在潮鸣街道的好又多广场举办了以“维护侨益发挥侨力、努力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侨法宣传暨双向服务活动。在辖区武林广场承办了杭州市侨法宣传周启动仪式暨为侨服务活动,拉开了全市宣传侨法、依法护侨、为侨服务的帷幕。
三是做有为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有作为。多次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分析经贸合作、招商引资的办法和途径。并根据合作项目,招商引资的任务,组织有意投资下城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参加区域投资环境推介会,累计海外华侨600余人次对我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项目洽谈。据统计,全区共引进15家侨台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国泰人寿保险公司,实力强影响大的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金展公司、利宝、法兴、金盛都已落户下城。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帮助侨台商解决“最盼”、“最需”和“最急”的问题,努力营造安商稳商的投资创业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侨台资企业落户下城兴业发展。
在因地制宜拓展领域上有作为。在8个街道和74个社区分别建立了“侨之家”、“侨情沙龙”和“侨法宣传角”。同时,将归侨侨眷、留学人员和家属纳入全区“66810”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为侨服务动态数字化管理。在社区建立了警务服务、医疗服务、家政服务三位一体的智能化呼叫系统,并免费为部分独居的侨胞安装了呼叫器,使侨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便捷服务。在区侨办、街道和社区,分别建立了侨务网页,定时公布侨务工作相关信息,并开辟侨务论坛,使街道、社区能在网络上与海内外侨界人士面对面交流,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交流性强的优势,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在《今日下城》上开辟“侨务之窗”,定期宣传侨务政策和信息;在“社区金桥俱乐部”、“侨之家”等46个为侨服务中心,安装视频聊天装置,方便了归侨侨眷与海外亲人视频对话。据统计,每天约有80余人次通过视频与海外亲人聊天。
在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上有作为。针对辖区内独居的空巢归侨侨眷日益增多的现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明确重点,指导街道开展各类为侨服务活动。如在天水街道试行独居的空巢归侨侨眷“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一份档案表、一张监护网、一条求助线、一名调处员、一支服务队、一间聊天室、一处活动室、一台呼叫器),确保独居的空巢归侨侨眷的基本情况有据可查、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并如独居侨眷周女士不堪病痛折磨欲轻生,被社区调处员发现,及时组织抢救脱离危险。独居的空巢归侨侨眷“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的推出,使广大归侨侨眷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侨务干部的关爱。正如归侨董明的女儿、日籍华人钱江丽子女士所表述的:“虽然我已加入日本籍,但我的父母住在杭州,今天亲眼看见父母和其他归侨侨眷得到政府的照顾,生活的很好,我们感到很放心、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