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首页 信息公开 侨务动态 经济科技 宣传联络 国内侨政 侨界风采 专题专栏 办事指南 投资指南
仇旻:瑞典“未来科研带头人”
--记首届“杭州市侨界十大杰出人物”仇旻先生
发布时间:2013-04-10

  

  在很多人看来,仇旻无疑是位天才。他在24岁获得了浙江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6岁时候又获得瑞典皇家工学院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34岁那年就在该校获得终身正教授职位。

  2005年,他获得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会的第二届“未来科研带头人”项目资助。在顺利完成项目,可谓功成名就之时,他又回到家乡、回到母校浙江大学任教。担任新成立的浙江大学先进纳米光子学研究所所长,35岁的他又开启了他人生旅途的新乐章。

  1991年,他以理科建德严州中学第一成绩,考入了浙江大学物理系。从小就有科学家梦想的仇旻对所学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图书馆是他每天必到的地方,但学生会活动也是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光阴流逝,199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并获得了浙江大学保送硕博连读的机会;只用了3年半,他就在1999年1月获得了凝聚态物理理学博士学位。当时他已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12篇,同时获得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和“首届十佳研究生”等荣誉称号,也曾担任系学生会主席。一个月后,他又登上前往瑞典的飞机,来到皇家工学院电磁理论系学习。仅仅两年,2001年4月,他又获得了第二个博士学位——电磁理论工学博士,同年被聘为瑞典皇家工学院微电子及应用物理系助理教授,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获得终身正教授职位。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这所瑞典最大的工科大学、欧洲老牌知名大学里,仇旻从初出国门的留学生到终身正教授,一路走来,其间辛勤劳动和成功喜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仇旻教授主要从事微纳光子学方向的研究,包括微纳光电子器件、光子晶体、等离子光学器件,硅基光子学等。微纳光电子器件在尺寸上要远远小于传统光电器件,因而基于此的集成光路的研究可能使得大规模集成光路成为可能,而这将可能带来半导体工业新的革命性变化。同时,微纳光电子子器件也在如能源、传感、成像等很多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枯燥、单调的实验室使他实现了人生价值,也给他带来了最大的乐趣。由于成果丰硕,瑞典一些大的科研资助机构近几年也开始把目光瞄向仇旻。他主持研发的新型微纳器件的制造工艺、光子晶体、基于色散介质的光子晶体、人工光学材料项目以及2006年年底结题的半导体光电器件大规模计算研究项目分别得到了瑞典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会的科研资助经费。他已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共计100多篇及国际会议文章100多篇,文章被他人引用也超过2000次。

  2005年4月11日,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二届“未来科研带头人”个人基金颁奖仪式,仇旻从瑞典教育与文化部长手中接过了“未来科研带头人”证书,同时获得了600万瑞典克朗的科研基金,2007年又额外追加了300万瑞典克朗。该届“未来科研带头人”共有401位年轻学者申请,经严格评审,最终确定18位年轻学者获此殊荣。仇旻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人,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当时他刚刚30岁。继“未来科研带头人”之后,仇旻又于2006年年底获得了瑞典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称号,并获得约600万瑞典克朗科研资助基金,用于新型微纳器件的制造工艺的研究。

  以仇旻的成就而全身心回到中国,这样的事多少还是会让一些人感到惊讶。而在了解他出国之后的十年春秋,就不能理解他的决定了。

  在瑞典全职工作其间,他经常回国讲学,并且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一些高校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他与浙江大学光电系童利民教授合作的纳米光纤项目2007年3月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杰出青年合作基金”的资助;还有多篇关于纳米光线和集成光路器件耦合的论文已发表在顶级国际期刊,合作研究成果多次在纳米光子学相关国际会议上作了邀请报告。他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苏冀凯教授光电传输系统项目合作也很愉快,利用KTH光电净超室制作的样品在上海交大的系统中测试研究,其中三项成果已经在国内获得专利。

  除了科研和工作,在瑞典期间,他还积极参加当地华人华侨活动,经常组织一些学术活动和聚会活动。作为中瑞科技合作促进会理事会轮值主席,他在国内科技代表团赴瑞典访问时组织瑞典学者进行对接,架起中国与瑞典科技合作桥梁,促进相关合作,并帮助他们联系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每年至少要举行三四次这样的对接座谈会。他在瑞典总共带过二十几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多半是中国人。

  2010年下半年到浙江大学任职后,除短期回瑞典皇家工学院指导尚未毕业的几位博士生,其他时间都在浙江大学工作。作为浙江大学先进纳米光子学研究所所长,对新型光电材料及器材进行深入的基础及应用研究,通过与其他团队合作,强强联手,整合各项光电技术优势,设计并制造展示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子集成器材,促进其在光通讯及新能源建设方面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转化。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浙ICP备13010220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地址:杭州市江干区富春路188号市民中心C座11层 邮编:310020 电话:0571-85256667
杭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杭州市海外交流协会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07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