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顶尖人才、产业支撑人才、优秀青年人才,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浙江亟需这三类人才。这是记者从6日在杭州举行的浙江高端人才集聚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温暖介绍,国际顶尖人才,主要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聚集一批具有全球号召力的大师级人才。产业支撑人才,浙江全面推行“人才+”行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主要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增材制造、科技金融等该省重点发展领域。优秀青年人才方面,浙江将加大博士、博士后培养支持力度,更大力度集聚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提高各类工程项目青年人才入选比例。今年浙江也将试点青年人才举荐制度。
集聚一流人才,关键要靠一流的人才生态。
人才生态的打造首先在于聚力形成一流机制。浙江此次着重提出了三个机制:着力形成名利双收机制、鼓励创新机制、放权松绑机制。
比如,针对名利双收机制,浙江近期将出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提高省科学技术奖等人才奖励标准,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兼职创业。经过试点,今后企业高层次人才可以到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开展授课讲学、课题攻关、人才培养等工作。
聚力打造一流平台也是浙江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的举措之一。浙江省已明确提出之江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名校大院、产业创新能力建设行动,以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大学,该大学目标10年内集聚300名全球优秀师资,办成“家门口的斯坦福”。目前创办不到2年,已集聚了美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耶鲁大学校长顾问许田等一批世界顶尖人才,签约了50位青年科学家,30余名已正式入职,创造了人才引进的“西湖现象”。
此外,针对高端人才最关心的“关键小事”,浙江也致力于聚力提供一流服务。此次在房子、车子、孩子、本子上问题上,均有突破,为一流的人才生态助力。针对房子问题,明确高层次人才购买首套房可不受户籍限制。该省今年计划新建(新交付)1.9万套人才公寓。针对车子问题,非在杭“两院”院士、省特级专家可办理车辆进杭通行证,在杭高层次人才车辆竞拍由用人单位给予上牌补贴。针对孩子问题,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可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加快推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建设,今年拟新建2家。针对本子问题,高层次人才落户不受年龄、住所条件等限制,配偶、子女可以随迁。针对票子问题,深化拓展人才服务银行,对国家、省“千人计划”专家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的平价信用贷款。在浙江省股交中心设立国际人才板,为人才提供股权融资、上市辅导等服务,力争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创设“人才保”业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2000万元的授信担保。浙江还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制度,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一对一”联系100名左右高端人才、100个左右人才项目。
打造人才生态,浙江有着坚定的决心,浙江省委在2014年就明确提出“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温暖表示,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十五年来,人才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抓项目、抓工程到抓生态、抓环境的转变过程。简单地靠资金补助、项目支持、土地供给,也许一时能吸引人才,但不具有可持续性,人才即使引进来了也不一定能留得住,反而容易造成人才的无序流动和恶性竞争,助长人才的浮躁情绪。特别是当前科技创新日益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科学研究无法精准安排技术路线图,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成功会“花落谁家”。党委政府能做的,就是培育好人才生态环境,提供好人才服务,然后“静待花开”。
据悉,这些年来,浙江领军人才规模日益壮大。全职在浙“两院”院士51名,柔性引进省外院士456名。累计集聚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66个,丁列明的抗癌靶向药团队、姚力军的高纯溅射靶材团队、范渊的网络信息安全团队、江浩川的高性能医学影像团队等,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浙江不仅形成了海外人才高地,做大做强人才基本盘,人才创业创新成果更是竞相涌现。人才贡献率由2008年的23.2%增至38.1%,人才红利更多地转化为发展红利。(中新网)